练拳不练功,终究一场空。真正的功夫不在招式,而在落差,那种瞬间转换、虚实莫测的能力。高手过招,胜负往往在一线之间,谁能掌握落差,谁就能让对手处处落空,如坠云雾。
练的是拳,蓄的是功。有树,就有枝儿。有果实,就有种子。有月亮,就有月光。有道,人就有拳。有了感慨,变成了文字,落于笔端。有了武学,身心归一,看到天地辽阔,从此江湖路远。
人看背影,拳要看结构。正不正,不在面儿上。站得再直,一捅就趴下,这不叫正。物要以大见小,人要以小见大,拳要不大不小。合适了,才能安住。不动,就是无时不动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太极拳讲究'善落空之术',推不动不如摸不着,摸不着不如处处落空。而要让对手落空,自己必须先练出落差。落差不是简单的重心变化,而是身体内外、上下、刚柔的极速转换。
高手之所以难以捉摸,正是因为他们的落差极大,一瞬间轻柔似水,下一刻坚如磐石,这种两极转换的速度越快,动能就越强。就像过山车,急速下坠的瞬间会产生失重感,而内家拳的落差,正是这种'动态透空'的体现。
落差不是距离的长短,而是转换的质量。高阶拳法讲究'定点落空',在极小的空间内完成最大的能量转换。形变带动劲变,劲变引发神变,最终达到'无拳无我'的境界。打拳的本质,就是修炼这种落差的能力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第一重落差在丹田。真正的坠丹不是刻意顶肚子,而是像高山坠石般自然下落。丹田有了坠势,身体会自然产生酥麻感,这是动能积累的表现。
练丹田要循序渐进,先缓缓调息,再逐步加速,最终达到'骤起骤落,忽聚忽散'的境界。丹田落差越大,爆发力越强,启动速度越快。
第二重落差在胯法。沉裆落胯是内家拳的核心技术,就像开闸泄洪,一泻千里。落胯的关键在于松,体重自然下沉,丹田无依无靠,独立悬空。越是不依赖外力,丹田越能立得住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关键时刻,沉裆落胯的瞬间,对手会被你的势能弹开,而你却能稳如泰山。此外,落胯还要配合兜胯,收紧会阴借势上提,才能爆发出完整的内劲。
第三重落差在意识。打拳时用意要轻灵,不可过于执着。刚劲往往出于'闪念',意念如电光火石般转换,由柔变刚只在刹那之间。换意就是换劲,意识的极变能释放潜藏的动能。
周身动作的快慢,劲力的刚柔,归根结底是心意的落差。心意合一,才能驾驭这种极速转换。真正的功夫,不是追求固定的形态,而是掌握变化的艺术。能在一招之间变换空间落差,就能蓄势,也能用势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形意拳的'十二形',八卦掌的'走转',太极拳的'运化',本质上都是在练落差。静功同样如此,站着不动的人,内里可能翻江倒海,像烧红的火炉,碰不得。
练拳到最后,没有劲,只有势。劲是过程,势是结果。静如处子,动如脱兔,说的就是势能的转换。功夫深的人,站着不动如山岳,一动起来似江海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拳到极致即是空,空到极致方见真。落差不是技巧,而是境界,能空自己,才能让对手处处落空。练拳一生,不过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,最终发现:最强的力量,原来是无形的自由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