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引言】
1938年春,日军十万大军突破国民党防线,战火横扫华北大地。面对生死存亡,国民党名将卫立煌选择了一条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路——途径革命圣地延安。这名曾被蒋介石高度器重、号称“剿共王牌”的上将,却踏入被国民党视为“红色禁地”的延安。他到底是打的什么算盘?这个决定,是冒险,还是一次改变命运的契机?
【第一高潮】
卫立煌,这位国民党的“五虎上将”,对共产党曾经是深恶痛绝。然而,他的那支部队遭日军围困时,是红军伸出援手破坏了日军的补给线,给予了国民党军队绝无仅有的喘息机会。卫立煌放弃以往的傲慢,暗自生疑:“为什么红军,能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打出如此漂亮的战役?”国民党对共产党一直是打压和偏见,甚至蒋介石还下达过严令,只要碰见红军,绝不能眉头含笑。但这一场携手抗日,让卫立煌心生触动。而接下来的一步,可谓是堪比在刀锋上舞蹈——他要途径延安,还将与红军领袖毛泽东展开会面。这个昔日剿共的王牌,与中共领袖的交流,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?
【发展过程】
卫立煌的军队遭受重创,只有途径延安才有机会调兵解围。然而,此路并非坦途。卫立煌明白,从蒋介石的角度来看,他的决定可能让自己背上“通共”的嫌疑。红军对抗日的全力以赴虽令卫立煌心生感激,但他依旧担忧延安的同志们会对国民党将领怀有敌意。另外,他无法忽略“剿共王牌”的身份,手上沾染过共产党人的鲜血,该如何面对那些曾在战争中痛失至亲的延安群众?
而延安的红军也并非对卫立煌的到来毫无意见。有同志愤怒质询:“毛主席,我们怎么还要花力气欢迎这个曾经的敌人?”毛泽东却明确表示:“抗战需要团结,卫立煌如果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桥梁,对中国的抗日大局尤其重要。”就这样,一场注定交织着矛盾与利益的风暴,终于在延安拉开帷幕。
【第一低潮】
卫立煌踏入延安时,满心忐忑,他本以为红军对“剿共王牌”的到来最多一笑置之。然而实际情况,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。红军不仅派出了接待班子,还在延安路上贴满标语,敲锣打鼓欢迎他的到来,贴心布置得像迎接一场盛大的集会。或许这一刻,卫立煌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“礼遇之下藏玄机”。他暗自揣测,红军这么“热情”,到底是在打什么算盘?
卫立煌见到了毛泽东,两位相隔甚远的政治领袖坐在一起。毛泽东的一番话推心置腹:“卫将军的抗日行动让人钦佩,如果国共能够真正合作,敌人必败。”而卫立煌也明白,要与红军谈合作,自己必须深刻理解这支队伍的作战之道。于是,他参观了红军的学校,看到了学生们昂扬的斗志;走访了延安的书店,翻阅了毛泽东的文章。一切都令他耳目一新,也让他产生了深深的反思。为何红军如此贫困,却能撑起整个西北战场,而国民党坐拥充足资源,却失了民心?
【第二高潮】
就在延安考察的过程中,卫立煌逐渐意识到一个惊人的事实:虽然红军的物资困窘到只能穿破旧的棉衣,但他们的战斗力却胜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。这简直像是在看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卫立煌甚至亲眼见到许多红军战士的武器是各种型号混杂的旧枪,而他们的战斗热情,却不可同日而语。红军的干部告诉卫立煌:“我们距离胜利很远,但距离坚持很近。”这句话像针一般扎进他的心里。卫立煌终于明白,红军取胜的关键不是武器、不是资源,而是民心和信仰。
离开延安后,他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深感震惊的决定:亲自写信给蒋介石请求支援红军,并批给红军一百万发子弹与数十万枚手榴弹,还附赠了牛肉罐头和黄豆罐头等战时急需物资。他的下属甚至因这些援助与卫立煌争吵不休,却被他一句“抗战的枪口只对日本人”顶了回去。
【第二低潮】
卫立煌对共同抗日的信念越发坚定,但他心知肚明,这条路不会平坦。蒋介石对红军的敌视并未因“国共合作”而有所缓解,他对卫立煌逐渐产生了怀疑,并在一次次交谈中旁敲侧击。同时,国民党的特务对卫立煌援助红军的举动展开了调查,更有人暗示他可能会引火烧身。然而,卫立煌不为所动,甚至总在战局吃紧时主动建议学习红军的作战办法。
当国民党在辽沈战役中节节败退时,蒋介石召回卫立煌主持战局,却发现这位昔日爱将总在拖延出击的时间。蒋的疑虑不断加深,但战场局势不容他有半点疏漏,因而只能隐忍不发。但卫立煌的耐心有限,他早已萌生了离开国民党的念头,只是为了国家大局,为人民信念,他一直默默坚持。
【写在最后】
在卫立煌的后半生中,他的信仰逐渐偏向了共产党,但局势之下,他不得不在两股力量间艰难地维系平衡。从剿共王牌到援助红军,从臂膀受蒋介石重托到被特务怀疑监视,一个曾是“常胜将军”的国民党上将,走向了红色世界。卫立煌的行为值得称道,但同时也透着几分悲凉。他的内心似乎一直在叫喊:“哪才是我真正的归宿?”毛泽东称他为“抗日中有功”之人,蒋介石却遗弃了这名爱将。无论怎么评价卫立煌,他的故事终究是与中国抗日史刻骨相连。而这个曾试图平衡国共矛盾的军人,注定会让后人唏嘘不已。
【小编想问】
卫立煌协助抗日,援助红军,最终却沦为国民党多疑体系的弃子。在国共阵营的角力下,他的命运是否早已注定?难道一个人就不能同时有属于自己的道义与国家使命吗?他的选择,是牺牲,还是背叛?你怎么看?评论区见!
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