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成:羌活 10g、防风 10g、荆芥 10g、独活 10g、当归 12g、川芎 10g、红花 6g、枳壳 10g、牛膝 12g、鸡血藤 15g、伸筋草 15g、甘草 6g。
功效:祛风除湿、活血舒筋,适用于网球肘初期,证属风寒湿瘀阻络者,症见肘部酸痛、遇寒加重、活动受限。
方解:羌活、防风、独活祛风除湿;当归、川芎、红花活血通络;鸡血藤、伸筋草舒筋止痛;牛膝引药下行,直达病所。
2. 活血止痛汤(名老中医经验方)组成:桃仁 10g、红花 10g、当归 12g、川芎 10g、赤芍 12g、乳香 6g、没药 6g、三七粉 3g(冲服)、延胡索 12g、秦艽 10g、桑枝 15g。
功效:活血化瘀、通络止痛,适用于网球肘中后期,证属瘀血阻滞者,症见肘部刺痛、压痛明显、局部肿胀或有硬结。
方解: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川芎活血化瘀;乳香、没药、三七粉、延胡索消肿止痛;秦艽、桑枝祛风通络,引药至上肢。
二、外用验方:消肿止痛,改善局部循环1. 中药熏洗方(经验方)组成:透骨草 30g、伸筋草 30g、海桐皮 30g、当归 20g、川芎 15g、红花 15g、桃仁 15g、乳香 15g、没药 15g、桂枝 15g、细辛 6g。
用法:加水 2000ml,煮沸后文火煎 15 分钟,趁热熏洗肘部,每次 20-30 分钟,每日 2 次,一剂可用 2-3 天(注意避免烫伤)。
功效:温经散寒、活血通络,适用于各期网球肘,缓解疼痛及关节僵硬。
2. 膏药外敷方(参考《中医外治法》)组成:生川乌 15g、生草乌 15g、羌活 15g、独活 15g、当归 20g、川芎 15g、赤芍 15g、乳香 15g、没药 15g、血竭 10g、冰片 5g。
制法:将前 10 味药研为细末,加入冰片混匀,用凡士林调成膏状,外敷于肘部疼痛处,每日更换 1 次。
功效:散寒止痛、活血化瘀,适用于顽固性网球肘,局部压痛明显者。
三、针灸与推拿验方:调和气血,松解粘连1. 针灸处方(名家经验)主穴:阿是穴(肘部压痛点)、曲池、手三里、合谷、尺泽、天井。
配穴:风寒湿阻加风池、外关;瘀血阻滞加血海、膈俞。
操作:针刺得气后留针 20-30 分钟,可配合艾灸或电针增强疗效,每周 3 次,4 周为 1 疗程。
2. 推拿手法(中医骨伤科常规手法)步骤:① 揉按放松:用拇指或掌根揉按肘部及前臂肌肉,缓解紧张痉挛。② 弹拨痛点:用拇指深压阿是穴,做横向弹拨动作,松解粘连的肌腱。③ 屈伸牵拉:被动屈伸肘关节,配合前臂旋转动作(旋前、旋后),改善关节活动度。④ 擦药热敷:推拿后可外涂活血药酒(如云南白药酊),配合擦法至局部发热。
四、名医经验方:辨证加减,个体化治疗1. 施杞教授经验方(上海曙光医院)针对劳损型网球肘:黄芪 30g、党参 15g、白术 12g、当归 12g、丹参 15g、川芎 10g、桃仁 10g、红花 10g、羌活 10g、防风 10g、牛膝 12g。
特点:注重健脾益气、活血通络,适用于长期劳损、气血不足者,症见肘部酸痛乏力、劳累后加重。
2. 石仰山教授经验方(上海石氏伤科)组成:生地 15g、赤芍 12g、当归 12g、川芎 10g、桃仁 10g、红花 10g、制南星 10g、白芥子 10g、桂枝 6g、桑枝 15g、甘草 6g。
特点:活血化痰并用,适用于病程较长、局部有硬结或肿胀者,痰瘀互结证。
五、注意事项辨证用药:中医治疗需区分风寒湿阻、瘀血阻滞、气血不足等证型,不可盲目套用验方。
配合休息:治疗期间应减少肘部劳损(如拧毛巾、握拍等动作),避免病情反复。
安全用药:含生川乌、生草乌等有毒药物的外用方需严格炮制,内服需遵医嘱,避免过量。
综合治疗:验方多作为辅助手段,可结合理疗(如超短波、超声波)、局部封闭等西医治疗,疗效更佳。
建议及时就医,由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辨证后开具个体化处方,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