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0月25日,辽宁朝阳烈士陵园内,62年前被日寇割下的赵尚志将军颅骨终于魂归故里。这位令日军闻风丧胆的"北国雄狮",用生命诠释了"一寸山河一寸血"的抗战精神。
一、冰窟忠魂:将军血沃黑土地
1942年2月12日,34岁的赵尚志在袭击梧桐河伪警察所时遭特务暗算,腹部中弹被俘。面对敌人审讯,他强忍剧痛怒斥:"你们也是中国人,出卖祖国还有何颜面?"8小时后,这位东北抗联总司令壮烈牺牲。日军将其头颅割下运往长春庆功,躯体抛入松花江冰窟。消息传开,珠河百姓含泪立碑:"名将为国死,山河泣英灵。"
二、颅骨迷踪:六十载追寻终得果
头颅下落成谜半个多世纪。20世纪80年代,日本学者研究发现头颅曾被长春护国般若寺僧人秘密掩埋。2004年,退役军人姜宝才从寺院老人口中得知,修缮围墙时挖出的颅骨埋在净月潭。经DNA比对确认,这正是赵尚志将军的忠骨。此时距离将军牺牲已过去62年。
三、丰碑永矗:白山黑水铸英名
将军故里辽宁朝阳为其修建陵园,62级台阶象征颅骨62年后重见天日,14米纪念碑寓意东北14年抗战。哈尔滨市将新城大街更名"尚志大街",珠河县改名"尚志市"。在将军战斗过的尚志中学,学生们至今传唱他创作的《抗日之歌》:"争自由,誓抗战。效马援,裹尸还……"
四、精神不朽:英雄浩气贯长虹
赵尚志的战友回忆,他曾7个月不洗脸:"没有国哪有脸?"他率部远征松嫩平原,用自制木炮攻打宾州城,歼敌千余人。日伪当局悬赏万元通缉,称其"一钱骨头一钱金"。将军牺牲后,日军在报告中哀叹:"小小的满洲国,大大的赵尚志。"
如今,在松花江畔的尚志公园里,赵尚志铜像凝视着他曾浴血保卫的山河。当人们在净月潭畔缅怀英烈时,耳畔仿佛回荡着他最后的呐喊:"宁可站着死,绝不跪着生!"这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,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行。
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